由于低碳清潔,燃燒效率高,燃料乙醇正在成為全世界數十個國家重點發(fā)展的可再生能源。我國燃料乙醇的需求量也在逐漸攀升,內部產能提升沒有懸念。借助政策加碼,技術攻關和試點突破等契機,燃料乙醇市場未來可期。
2018年4月2日,中國國務院下發(fā)通知,對美國128項進口商品加征關稅。其中,燃料乙醇進口加征15%。對此,有外媒質疑,此舉將影響2020年全面普及燃料乙醇的目標實現。
不過,業(yè)內專家卻有不同的看法。目前,我國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燃料乙醇發(fā)展,刺激了國內產能的加速釋放。再對比國內燃料乙醇的市場需求,不斷提升的內生產量將逐步填補進口不足。
就此事,燃料乙醇行業(yè)人士也發(fā)聲稱,待釋放產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,足以滿足普及的需求。而且,這也不是生物燃料乙醇第一次增稅,國內市場波動遠不如外媒所報道的那樣嚴重。
反過來說,國內燃料乙醇市場也不妨借助于此次關稅加增,進一步擴大進口替代范圍,降低進口依賴性。從長遠考慮,燃料乙醇作為能夠實現清潔燃燒的可再生能源,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態(tài)勢已然明朗。
可能很多人還只是聽說過,并未切身了解過什么是“燃料乙醇”。其以高粱、玉米、海藻等生物質為原料,可同汽油混合使用,可作為汽油添加劑,能夠有效減少石油消耗,削減碳、鉛、氮等物質的排放,改善尾氣質量。
目前,國際上對于燃料乙醇的應用逐步深入。例如巴西,率先實現了汽車燃料的酒精化,同時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燃料乙醇生產國和消費國;例如美國,燃料乙醇生產能力逼近71億L/a;例如印度,效法巴西推出“酒精汽油計劃”。
縱觀國內燃料乙醇生產和應用,頂層設計給予了最有力的支持,產能提升帶來了無限可能。按照我國庫存糧食結構性過剩的狀態(tài)來看,燃料乙醇產業(yè)發(fā)展能夠取得一舉多得的成效。
最新統(tǒng)計表示,我國已經有11個省區(qū)試點推廣燃料乙醇。預計,到2020年,燃料乙醇的需求量將達到1300萬噸。3年時間,填補1000萬噸的年產能缺口,對于燃料乙醇市場來說意味著機遇和挑戰(zhàn)。
在這樣的背景下,專家提醒稱,看似規(guī)模大、技術成熟、原料充足,其實燃料乙醇在國內推廣還須加把勁。原因也很簡單,燃料乙醇想要實現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一條穩(wěn)定可控的生產輸出線必不可少,保障生物質——能源轉化通道的暢行是關鍵,在“風光”等可再生能源光環(huán)下創(chuàng)造更多應用價值也要提上日程。
總體而言,燃料乙醇正在獲政策不斷加碼,原料成本低廉且充足會是非常吸引資本入駐的切入點。而在銷售和產品輸出渠道方面,或許行業(yè)內部需要加速優(yōu)化解決方案,形成多元化共同推進的格局。
另外值得一提的是,發(fā)展燃料乙醇也不妨順著“振興農村”的路線,鋪平前行的道路。兩相對比之下,鄉(xiāng)村地帶生物質能源化可塑性強,燃料乙醇的生產制造更接近供給側,未來也有望成為扶貧助農的新經濟增長點。